APEC現場直擊丨朱共山:“科技+數據+平臺+應用”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

11月3日,由中國貿促會和中國國際商會主辦,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承辦的2022年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在北京開幕,相關部委領導和亞太地區工商界、學術界杰出代表出席活動。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主席、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受邀出席論壇開幕式,并作《“科技+數據+平臺+應用”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》主題分享。以下為朱共山演講全文:
尊敬的各位領導、各位工商界同仁:
大家上午好。非常榮幸參加2022年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。當前,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普遍共識和迫切任務。在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引領下,中國正以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方案,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,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。工商界是應對氣候變化、推動綠色發展的生力軍,我本人作為新能源行業的一名老兵,同時也是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主席,多年來也一直以微薄之力,參與、推動和見證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。下面,結合今天會議的主題,我簡單匯報一些看法。
當前,能源轉型加速迎來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。習近平主席指出:“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”。黨的二十大強調,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,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。近年來,在“四個革命、一個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,我國以風電、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,風電、光伏總裝機量超7億千瓦,占到電力裝機的三分之一。風電、太陽能發電、水電及核電一年的總發電量將近3萬億千瓦時,大約占全國發電量的三分之一,相當于歐洲幾個國家全年用電量總和。今年3月,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000GW,正式進入“太瓦時代”。這其中,中國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。目前,中國光伏產業鏈所有環節均實現國產化,供應鏈實現自主自控,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。我預計,按照全球碳減排需求,2025年前,光伏行業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,全球光伏裝機量大概率將超過2000GW。到2030年,即便是考慮到地緣沖突、全球金融市場變化、疫情反復等不確定因素在內,全球光伏裝機量也應該在3000-4500GW的區間。此外,在新能源的其它領域,中國的低風速、抗臺風、超高塔架、超高海拔風電技術居世界前列,大規模儲能、氫能等技術不斷突破,建成充電基礎設施約400萬臺,充電網絡規模全球第一,建成加氫站超過270座,規模世界第一。
中國的能源資源稟賦是富煤、貧油、少氣,2021年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73%和45%。隨著新能源全產業鏈在技術、裝備、制造等方面的崛起,中國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新賽道上已獲得絕對的領先優勢。到2025年,我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%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%左右。到2030年,我國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%左右。預計到“十五五”初,我國新能源將從能源電力消費的增量補充轉變為增量主體,能源變革的拐點即將到來,具體表現在:
01 風光儲氫一體化優勢凸顯
從平均度電成本來看,光伏發電在兩年前已經平價上網,陸上風電也已經平價上網,海上風電加速邁入平價時代。預計到2025年左右,儲能行業將實現商業化、規?;l展,裝機規模有望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,“新能源+儲能”的平均度電成本有望維持在低電價水平。氫能方面,國產替代已進入質子交換膜、儲氫瓶用碳纖維等材料環節,到2025年,每立方的綠氫的純制造成本大概可降到1塊錢左右。未來的光伏,至少會有一半用于制氫。風光儲氫協同發展,將大大加速能源替代的進程。
02 新型電力系統構筑零碳未來
在清潔能源的使用探索中,存在一個“不可能的三角”,即“既有能源用,又沒有污染,價格還便宜”這三個目標很難同時實現。中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,打破了這個“不可能的三角”。新型電力系統以風電、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為主體,具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安全并網和消納的基本特征。源網荷儲一體化、多能互補是標準配置。國家提出規劃以庫布齊、烏蘭布和、騰格里、巴丹吉林沙漠為重點,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區為補充,建設總裝機約4.55億千瓦的大型風光基地。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大基地保障了電源,遍布全國的特高壓骨架強化了電網,儲能提升了電力穩定性,智慧柔性堅強電網技術全面提升了新能源的友好入網。能源跨區域調配,西電東輸、西氫東送、東數西算,多種業態、技術聯動,優化能源的時空格局,構筑零碳未來。
03 新能源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
二十大提出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。我認為,把新能源融入“三農經濟”是助力鄉村振興,實現科技興農的重要途徑。農業科技革命與農村能源革命的耦合,將帶來中國5億多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革命。新能源將植入農業種植、農民養殖、鄉村交通、農村家庭等多種場景。電動汽車下鄉,千鄉萬村上演沐光行動、馭風計劃、電動出行,獨具鄉村特色的“風、光、儲、氫、充、車”微型零碳循環解決方案呼之欲出。農村將涌現以“農村能源合作社”為代表的新型市場主體,新能源開發利用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,孕育巨大的市場。
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背后,科技是“第一能源”,是能源之源。16年前,協鑫原創多晶硅西門子改良生產法,首家采用閉環冷氫化生產工藝打破國外壟斷,推動中國光伏告別“三頭在外”,多晶硅價格從400美元/公斤降至60美元/公斤,綜合能耗從200多度電/公斤降到50度電/公斤左右,現在協鑫最新的顆粒硅技術已經降到了14度電/公斤左右。當時全行業只有100多噸多晶硅的產能,協鑫1500噸多晶硅的投資是17個億,今天1萬噸多晶硅投資也就7-10個億。當時光伏電價是一度電4塊人民幣,現在只有3毛錢人民幣。這些全部得益于技術的進步,以技術革命為根本驅動,全鏈條傳導,從材料革命、裝備革命到制造革命、應用革命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能源科技創新進入持續高度活躍期,風電、光伏、儲能、氫能、甲醇、氨能等一大批新能源技術加快迭代,推動能源產業從資源、資本主導向技術主導轉變,從傳統能源向綠色低碳能源轉變。電力電子、傳感物聯、全環境仿真平臺、第五代移動通信、先進算力算法、工業基礎軟件、機器人等適配性技術將與新能源技術深度融合,推動新能源產業不斷轉型升級。
未來,“科技+數據+平臺+應用”模式,將推動能源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提速。傳統的企業建在土地上,而未來的企業,尤其是新能源企業,一定建立在數字的土壤上。早在2016年,協鑫就牽手阿里云計算,推出“ET工業大腦”,在全球率先構建光伏智能工廠,打造無人車間、黑燈工廠,成為智能制造的范例。數字化工廠的一個車間有10萬平方米,一個人可以管幾百臺機器,核心數據上云、關鍵參數建模、全程數據分析、良品率預測調整,全部實現騰籠換鳥,機器換人,人到哪里去了呢?人被數字化精密制造、精益控制所代替了。留下來的大部分人,全部在編程、在運算、在硬體軟體方面下功夫,通過工業互聯、萬物互聯、人物相連、物物相連,實現數字化的生產、制造和運營。在能源智造的過程中,協鑫集團要求全面進行從“傳統思維”到“數字思維”的變革。所有新上馬的項目,必須同時具備無人工廠、數字化柔性生產、機器人員工三項基本條件,把機器人作為正式員工并進行考核。能量流、業務流、信息流、資金流“四流合一”。所有的基地,所有的工廠,都是零碳大基地和數字工廠,通過自動、智能、集約的中央控制系統、云端大數據平臺、全鏈條海量數據的智能化分析與應用、工業4.0 先進技術,管理所有基地、工廠。
各位領導,各位同仁,放眼未來,新能源的技術革命、場景革命、數字革命等,正以燎原之勢,席卷著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。在新能源產業國際化、供應鏈全球化的背景下,通過協同創新、錯位競爭、互補合作、有序發展,實現強鏈補鏈,是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的關鍵。讓我們一起努力,強化創新合作,不斷推進全球清潔能源伙伴關系,落實全球發展倡議,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,全面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。謝謝大家。